百科全书有一项最基本的特性,就是“真实”。不真实的百科全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东西,判定它“重要”的前提,首先是它的真实性。
举个例子,假定我是孙燕姿的同学,我了解她的高中学习状况,于是在她的词条里补充一句“她高中成绩优秀”。
假定这是个事实。但是,百度百科不是实名编辑的,你没有办法证明你是孙燕姿的高中同学,任何人都可以给词条里写一句“她高中成绩优秀”或者“她高中成绩糟透了”。没有人知道这些内容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因此,百度百科的选择是,不接受任何“原创内容”,也就是一切没有出处的内容。百科全书不是一个发表新文章的平台,而是收集已经发表的资料。
类似的,所有没有资料支持需要自己采写的内容,例如自己认识的人的生平经历,自行撰写而非从某个来源摘录的公司简介等等,都没办法保证真实性。
那什么样的内容才是真的呢?
可信的人,在可信的渠道发表的,可信的内容。需要有某个媒体的某篇报道写了“孙燕姿高中成绩优秀”,这个事情才变成了有一定可信度的,有人对其正确性负责的内容。
百科全书的内容都应该是这样的有据可查的可靠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它的真实。
因此,创建词条的时候,必须有【公开发表的参考资料】来证明词条内容的真实性。
百度百科并不是打算给世间万物都各写一个词条,有的东西值得写,有的东西不值得写。
例如,同样是一篇文章,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作为一个词条显然没有争议,但我高中某节作文课上的一篇习作就不值得写成一个词条,晚报上的一篇新闻似乎也不太值得写成一个词条。百度公司作为一个词条完全没有问题,我楼下的一家小打印店也是一家公司,但写成一个词条好像就有点不大合适。
其间有什么分别吗?
看起来分别好像在于名气。名气大的就适合写成词条,名气小的就不适合。那怎么定义名气呢?怎么算大?怎么算小?
举个例子,医学上的某个非常罕见的病症(先天性脊柱侧凸),可能是个非常小众的名词,但它的学术意义非常重要。某个爱好圈,好比某文艺作品的死忠粉群体,会认为作品的作者是个非常重要的人,但可能读过这个作品的人非常非常少。某个地域或某个民族的人,有一种特有的习俗(阔时节),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外人都不知道。
以上这些,都是重要但是名气很小的情况。这些词条有丰富的内涵,但知名度低。然而它们显然也适合写成词条。
也就是说,并不是名气大的才可以写成词条,而是重要的有一定内涵的就可以。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东西才算重要呢?
百度百科认定,如果有某个【第三方的】【公开发表的】地方对这个内容做出了【定义性的介绍】,那么它就是有关注度的,可以成为词条。
好比说,《XX新闻网》的一篇报道介绍了一位养猪能手甲先生的事迹,那么甲先生就成为了一个有关注度的主题,可以收录进百科。
《XX新闻网》就是一个【第三方的】【公开发表的】地方,而论坛帖子则不是。这篇报道中给出了关于甲先生的较完整的资料,包括个人基本资料(性别、籍贯、职业等)以及其主要事迹,能够让读者对“甲先生是谁”这个问题有较满意的答案。这样的介绍就可以被称作【定义性的介绍】。与之相对的,报道中可能提到了邻居乙先生对甲先生的评价。《XX新闻网》同样介绍了乙先生的名字和言论,但没有对乙先生进行“定义性的介绍”,因此百科不适合收录乙先生的词条。
需要特别注意,如果这篇报道是登在甲先生自己的博客上,或者百度百科上,那么这就不再是【第三方的】。【第三方】指的是“甲方”——百度百科,“乙方”——编辑者之外的一方。
以上就是开铭网络分享的关于百科营销资讯的内容,仅供参考。
微信二维码
杭州开铭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kaimings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1157号-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二区8-2幢配套用房232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