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依附于平台存在,还是打造个人IP。
其实IP化职场这个雏形,在古代已经有了。
比如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讲的就是这件事。在谋士这个领域,有两个巨型IP,一个叫卧龙、一个叫凤雏。刘备慕卧龙这个IP之名,以平台利益来拉拢诸葛亮,最后形成合作关系。那时候和现在比,IP议价的模式已经跑通了,只不过有两个问题:
第一,信息流通速度太慢,那么多优秀的谋士,口口相传攒下来的名声,最后只能撑得起卧龙凤雏这两个IP,而更多优秀的IP,还未能发掘成长起来。
而互联网时代不同了,各种各样的曝光形式和平台,足够我们去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打造自己的IP。
第二,工作效率低下,没有互联网就不能异地办公,限制了IP的发挥。
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更长了,工作方式也更多样了,完全有精力去打两份工甚至三份工。
于是在互联网时代,IP变得更加强势,平台也只能不再追求和IP的强绑定关系。同时,只要是大型IP,就能和平台互惠,至于归属权和话语权,并不重要,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但IP化有IP化的问题。在现阶段,如上所述,IP化和依附于平台是有冲突的,选择一个就会影响另一个。所以要在平台和IP之间二选一,很难。
一方面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IP,这需要一定的天赋和努力,比如足够自律、对内容足够敏感、有产品思维。
另一方面是,IP打造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没有坚持和一定的理解力是不可能做成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让你怀疑人生,直到你遇到一个爆点,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解释,只能归于玄学。
而如果做不成的话就会徒增成本,到最后,可能你最后的收益还不如老老实实依附于一个平台来的实在。
所以在我没有完全的把握能把这个IP打造起来的时候,我不敢去妄加公开自己的身份。
主动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不想要个人身份这个光环。我觉得内容行业是一个品质说话的行业。就算是一个内容高手,拿不出作品的话仍然是不值得被关注的。所以我一直没有过分地去标榜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职位,我只是简简单单的写东西,全靠内容的质量来试一试自己几斤几两。
所以基于主动和被动这两个原因,导致我的个人信息暴露不足,也导致我们之间的了解并不多。
也有尝试过打破这个局面,之前考虑过用微博之类的平台去发一些自己的日常来营造一个更完整的形象,但是发现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微博这种平台的娱乐性太强了,并且已经强的有点超出现实,就会导致能冷启动的大V都是极度猎奇、极度擦边球的内容,而普通人现实生活中的精彩,已经无法获得关注了。
所以你看到目前微博,这个平台已经很少有草根冷启动变成大IP的,都是已经成大IP的人在微博平台运营一个粉丝群体,提升自身形象的娱乐性、话题性而已。
第二个问题就是微博平台是没有版权保护的,也就是说,我写公众号需要时间、发微博也需要时间,同样都要生产内容,我为什么不找一个有版权保护的平台(公众号)来生产?
与其我去绞尽脑汁写一些容易被人剽窃的东西,我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用在做好自己公众号的内容上呢。
所以,主动和被动两方面,导致我的个人IP并没有打造得很丰满。同时我太注重内容的价值性,而没有注重他的娱乐性和话题性。其实只要做好内容的娱乐性和话题性,是可以丰满IP形象的,原因就是单单价值性的东西,是客观枯燥的,而娱乐性和价值性的东西,才是感性接地气的,能丰满形象、拉近距离的。
内容的价值决定了,你会不会收藏。
内容的娱乐性决定了,你会不会转发。
也就是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写得很好的文章并没有传播起来,大部分原因就是娱乐性不够,形象不够丰满。而一些说的比较浅显,但实在且接地气的东西,却有很多人来互动,阅读量也不差。
辩证来看,我高价值内容留住的订阅者,往往是我的死忠粉,也是我最核心的粉丝群体。也就是说,娱乐性带来的阅读量和转发量高,也未必是好事,并不一定代表我粉丝价值的提升,但娱乐性确实是我现阶段需要做得更好的部分,也是我们这个群体更需要的部分。
所以,我没有刻意去追求一个阅读量、转发量,我只是认为我需要加强一下内容的娱乐性,并且这对于我和粉丝共同成长是有益处的,这并不是一个追求冰冷数据的本末倒置的过程。
于是我就决定对产品之术做一个改版,因为涉及到产品核心价值观的补充,所以命名为2.0版本。
首先最直观的你可以看到,很多原来我不说人话的地方,我都开始说人话了。
同时整个的文案和介绍都会向接地气的方向走,这也符合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整个文章的排版和格式,包括字体也都更加新潮了,基本上是达到了各类情感头部号的水准。当然这块风格相关的东西个人觉得比较感性,大家喜欢不喜欢的多提提意见。我个人觉得,只要保证可读性和整齐美观,能多漂亮就多漂亮。
内容上也不仅仅限于方法论的总结梳理,更多会包括一些实战的案例,以及实操过程中的细节。
2019年一整年,你们可以看到产品之术的风格变得挺多的,价值含量高低、话题性强弱、严肃轻松的内容都有尝试,在选题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如何把自己所思所想,套到一个大众热衷的话题中来和大家探讨,而不仅仅限于自说自话而已。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感谢大家的关注和不离不弃,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不断提升输出质量,也让我们这个群体变得更好了。最后总结一下我这几年做内容的9条心得,很干,大家自己评估自身情况酌情吸收:
1. 个人IP化是未来的趋势,现在可以着手准备,但仅限于有天赋、有能力且能接受IP化成本的人,风险与收益并存。
2. 写作是很好的自我梳理、提升积累手段,但如果只追求自己爽,不追求品质,那不是写作,那是写日记。
3. 对于初级写作者来说,动笔写很重要;对于中级写作者来说,说人话很重要;对于高级写作者来说,克制很重要。
4. 我有三年都是泡在最前沿的领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竞品,所有路都靠自己来选。最深刻的感觉是,道能让人不疑惑,但是会迷惘,不知道怎么做。而术能指明方向,让人知道怎么做。具体做到什么程度,是要看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5. 做内容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老老实实做品质,别去追求什么光环,玩什么增长裂变。读者也是不断成长的群体,当他们有一天发现了你的这些把戏,你就发现你玩着玩着人设就崩了,也再也回不来了。
6.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别惧怕聊话题性的东西,所谓文人相轻,想做内容就别玻璃心。
7. 内容的更新频率、标题、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的感受,和情感连接。做内容和做流量不一样,傻乎乎盯着阅读量是做不出好内容的,最后只能变成人人喊骂的标题党,和读者建立不起来情感连接。
8. 做内容要有开放的心态,只要是能激发你内心情感的内容,都值得去思考和学习,哪怕是你嗤之以鼻的土味视频,都能教你如何说人话、接地气。
9. 产品之术是一个好公众号,如果你想做产品、学内容、聊职场,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以上,希望能帮到大家,感谢。
微信二维码
杭州开铭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kaimings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1157号-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二区8-2幢配套用房232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