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卖行业在网上不断出现一些让吃瓜群众目瞪口呆的事情,比如“外卖骑手等餐等到崩溃砸店被店家殴打痛哭”,“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外卖骑手送外卖死在街头,外卖平台起初只愿赔付2000元抚恤金”,“外卖骑手跟小区保安群殴、单挑轮番上演,终致悲剧事件”等等。
一个工作竟然如此凶险,可在街头上看到一个个骑手仍平静如常的在身边急速穿梭。这个工作看起来既平常又神秘,那这个行业究竟有什么样的真相还未被揭开,有什么样情绪在里面暗流涌动?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访谈了上百位外卖骑手,对他们的真实工作情况,比如做外卖骑手都是怎样一群人,赚不赚钱,工作强度大不大,外卖公司工作环境又是怎样的,危险性有多强,未来在哪里,等等问题一探究竟。
一、外卖骑手都是怎样一群人?
据之前网上的一份报道说,在国内超过700万的外卖小哥中,有7万硕士、21万本科生在送外卖,我想若真是如此,那外卖骑手里面也是藏龙卧虎呀,也许某一天作为一个被互联网公司淘汰的中年人去送外卖,我觉得也不丢人。毕竟无论美团、饿了么、盒马生鲜也都是互联网公司,以后做外卖也不算是跨行,顶多算是行业内部转岗。但是调研了上百位骑手后,我们发现事实情况貌似跟想象的有些不一样,而且在访谈中还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比如一个大学本科毕业本可以在一个宽敞写字楼里体面工作,但是为了给儿子挣更多奶粉钱,他下班后兼职送外卖能送到深夜12点;再比如一个95后文艺女青年(以前我们可能习惯叫做打工妹)不愿受电子厂流水线的束缚出来跑外卖,仍不忘诗和远方,用攒的钱买了一辆小越野车准备有一天攒到更多钱后环游世界······经过对这些采访过的外卖骑手资料的整理,我们将这个群体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转行农民工
这类人群可以说是外卖骑手的主流人群。中国第一代农名工要数90年代起的南下打工潮那一大批人,彼时,活跃在电子厂、服装厂、打火机厂流水线的打工仔、打工妹是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典型人物。可是枯燥、机械的工作环境,加上长久涨不了太多的工资,让这个工作在当今时代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所以很多人就流入到外卖行业。
具体来讲,如果对这类人群再做细分,又可以分为传统的工厂做工的和服务行业从业者。
(1)工厂做工的常见的有流水线的打工仔(或者打工妹)、工地建筑工、修车厂洗车工人、家具厂木工。比如,我们采访了一个叫小刘的姑娘,一头干练寸发,远远看去,你绝对会把她当成是一个小伙子。她做美团骑手有一年多了,大概20岁出头的样子,中职毕业后就到电子厂打工,一干就是五六年,流水线的工作机械、枯燥,她已经烦透了,那里根本就不把人当作一个人看待。虽然起初在工厂的目标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上流水线的线长,这样就至少可以不做一个机械操作工了。但是后来她发现即便做了线长,还是要困在流水线上,每天面对一堆琐碎、无趣的杂事,还要不停培训一波又一波不断流失又新招来的流水线工人,无名之火就不断涌上心头,总会在一些不经眼的小事上爆发,之后又后悔莫及。长此以往,感觉特没意思,就离开了工厂。
她说自己本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现在跑外卖就能释放出自己的性子来,开心就会多送一些,不开心就少送些。她一天大概送30-40单左右,她觉得自己虽然是女儿身可是感觉也并不比那些爷们儿们干的少。
我们还在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关村软件园附近某地下美食广场,遇到一个之前是在工地做气焊的美团外卖骑手小成,见到他时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小成正在一家湘菜馆的小店狼吞虎咽的吃饭,饭菜比较简单:两个小菜,两大碗米饭,一碗免费送的菜汤。我看到他有些稀疏的头发,脸上黝黑,皮肤松弛,他说他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小儿子都有10岁了,很明显能看到历经岁月沧桑后在他容貌上留下的痕迹。采访的时候我们判定他应该有40岁的样子,可我们又不是很确定,最后问他有没有40岁,人家还无奈的调侃来了一句:我有那么老么?实际上,人家也就30岁多一点。
他做美团外卖有3年多,之前好几年一直在工地做电气焊,就是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在一栋栋正在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工地的钢筋水泥间随处可见的气焊工人。他们曾是繁华城市的建设者,可城里繁华的生活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给他们留下的除了岁月的痕迹还有这个特殊工种带来的身体磨损。这位小成告诉我们由于长期在工地焊接时接触各种废气、电光,后来一闻到那种味道就恶心,肺上也落下了毛病,不得不转行,找工作期间听老乡介绍说做外卖骑手没有什么门槛,挣钱也不少就开始干这个了。
现在跑外卖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冬天跑这个太冷,夏天中午跑外卖又太热。而且到中午饭点,来自百度、快手等各大公司的打工人就会从四面八方涌到辉煌国际美食中心来,在这边取餐你会看到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这时你就只能推着人走。而且碰到那种排队人多卡餐的餐厅,你手上又同时有好几单的话你就很无解了,因为有一单超时就会导致后面的单子都超时,外卖公司也不会因为这一单卡餐了就多给你几分钟,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去拨开人群往前走,当然这样有时候人家在店里排队的人就会骂你,这自己也没办法,骂你只能忍着。最后就是跑到晚上会感觉很累,特别是会感觉腿疼,干这个时间长了,感觉会得老寒腿。
“你看这坐在这边跑外卖的有哪个老在走动的?都是坐在那里,绝不多走一步。”他还一边指了指周围在坐的外卖员,一边说着。
我们看了看周围坐着的外卖员,有穿黄衣服的美团骑手,有穿蓝衣服的饿了么骑手,有的后仰着躺在椅子后背上瘫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的翻着手机,有的三五成群坐在那里聊天。
我们正环视着周围,小成又去问老板要了一碗米饭。
拿完米饭回来,他还拿出手机打开微信运动,让我们看他这一天跑的步数。我们看了看才13000多步竟然还没有我走的步数多。
“你这跑的步数也不多呀,才13000多步,还没我跑的多,我主要在办公室呆着,我一般都15000多步。”
“那不一样呀,我们主要都是骑着摩托又不算步数,但是我们走的路可都是要上下楼梯的不像你们那样路都是平的,而且即便是坐电梯有些地方也很难受的,比如,医院,一到中午吃饭点,医生、病号、家属在电梯口排老长的队,就是进去了不是饭盒被挤扁,就是人被挤扁了。”
“你还真是幽默。”我有些忍俊不禁。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小成现在一般上午十点半出来开始接单,最忙的时间段是在中午十一半到十二点半以及晚上五点半到七点,晚上九点左右找个地方吃个饭,然后继续跑一些零星的单子,能跑到凌晨一两点。这样每天干下来,一个月再休息个一两天,每月到手大概有八九千的样子。
(2)来自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又有厨师、保安、发廊学徒、小区维修工等。
我们访谈中发现,这几个职业中,仿佛还有个鄙视链存在。
一日,大概晚上九点多,我们在海淀区的一个城中村的一个小饭店门口碰到一个在外面等着取餐的黄衣骑士还有个正在抽烟的厨师。我上前给骑士和厨师分别递了一根烟,便闲聊起来。
“你在做外卖骑手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们问骑手道。
“我刚来北京时候做过一段时间保安。”骑手答。
“为什么不干保安这个工作要做骑手了呢?是因为做外卖比较挣钱嘛?”我们又追问道。
“干保安太累了,得一直在那里站着,站一天腰酸背痛的。”骑手接着答。
“做保安就估计工资只能养活着自己的吧,我看现在都是那些上了年纪老头子们干的。”厨师在一边发问了。
“也不是的,工资还可以,你看有些大的商场对保安要求还是挺高的,比如新中关的保安,还必须长得帅才行呢。”骑手回答说。
“的确是,有些高级商场要求的确挺高的。你一天能跑几单一般。”我们担心被厨师带偏了话题,急忙转移话题。
从上面我们大概总结:做厨师的觉得要比保安优越,而有的电子厂流水线工人又觉得做骑手挺好的自由、挣钱多,从我们之前的访谈了解更多外卖骑手来看,他们又都觉得外卖的确是来钱快但是不适合长期来做,将来还是会找一个技术活儿,比如做个木匠、装修工、厨师什么的。这个鄙视链的存在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打工人非要为难打工人了。
比如,我们也访谈过一个美团的专职骑手小胡,他之前一直在连锁饭店做厨师,做厨师的时候每晚下班8点钟就兼职出来跑一跑外卖,发现2个小时就能挣个140多块钱,觉得比做厨师强,后来干脆辞职出来跑。但充满激情的跑了7个月后小胡又表示这个的确挣钱要多但也不会做太久,毕竟做这个需要体力,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为以后想想。
2、破产小商贩
这部分人就是那些开网店、饭店、电脑维修店等之类的小商贩,他们由于经营不善或者被迫拆迁等原因维持不下去,暂时又没有什么能干的工作就选择做了外卖骑手。但是做了外卖骑手成了打工人后是否就比不上自己开店,这还真不好说。
我们就把这类群体又分为三种类型:
(1)安于现状,觉得做外卖比之前工作要好的;
(2)完全不想干,只是作为中间过渡的;
(3)把外卖骑手作为零工之一来干的。
比如,我们遇到过一个之前做煲仔饭小店的骑手。觉得之前自己开饭店太累了,主要是太操心。每天六点就要起来张罗食材什么的,还要经常考虑盈利等各种问题忙到很晚,好不容易能躺下还经常失眠。现在做骑手也是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但是至少不用操那么多心,且挣的钱也不比以前的少。我们还采访过一个以前开网店亏了几十万,自己又没啥特长又没了做生意本钱,只能靠跑外卖还债,虽然这个工作即费体力又危险也没办法。
3、大学生
对,我们真的有采访到大学生毕业后专门做外卖骑手的。虽然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通过其他人口中了解到是有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来做外卖骑手挣零花钱的或者体验生活的,但是在采访中真的遇到毕业后专门做这个的仅此一人。
这位大学骑手名字叫小洪,男,今年26岁,本科学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我们跟他约在杭州的一个小饭馆见面,他到的很准时,只见他从电动车上下来后拖着笨重的身躯缓缓走过来了,那裹在他过于肥胖身躯的可怜衣服好像顷刻就要被他撑破似的,真让人有些揪心。
小洪刚毕业的时候去了深圳也做过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不久就感觉没什么意思辞职了。接着尝试做保险推销员,也不很顺心。据他说主要是因为职场太险恶,业务没啥新发展,公司还不断招人,这么些人围绕着那一摊事,领导换着花样的折腾,不断压榨工作时间,给他的领导的领导做表面工作。小洪表示,在第二份工作期间还遭受领导的PUA,领导动不动就“天降正义”了,他实在受不了就辞职来到杭州,听说杭州更宜居一些。
来到杭州后,一时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就先跑外卖,正好也可以减减肥,小洪说去深圳这几年体重增了30多斤。现在做外卖已经两个月了,他跟我们说做外卖自己很努力的,刚开始身体有点吃不消,会感觉特别累,现在已经适应了,尽管动作还是慢一些。
现在他一天一般能挣到300多元,他觉得这个收入还可以,也许他本就只是抱着一种工作过渡的心态来做的自然就容易满足。在做外卖的两个月时间里,小洪除了也感叹有的餐厅出餐慢出现卡餐现象比较让人头疼外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自己也从来不会被顾客投诉,如果配送时间不够的话就会先跟顾客沟通好,顾客那边一般都可以理解。
业余时间,他也会看些公众号文章,比如那个《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他对上面列出的问题也深有同感,但是他又觉得无论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还是要感谢外卖平台给了他们一个工作选择的机会,应该想开些,乐观些比较好。
4、兼职工作者
外卖骑手作为一个只要能认识路,能识字,能简单交流就可入行且工资结算贼及时的职业,受到工作之外想找兼职的人的广泛青睐。大学生寒暑假可以干,工作压力小的小白领可以干,生意清淡的小商贩也可以干,甚至家庭主妇也可以干。
(1)白领兼职从业者
我们在湖南株洲市采访到一位李先生,他大概30岁出头,已经成家有个1岁多的孩子了,老家是凤凰古城的,工作后就在这边买房定居下来。李先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做技术,工作轻松稳定,平时八点半上班,五点多就能下班。在兼职做外卖员之前下班后就是陪陪小孩,后来感觉供着房贷还要养孩子太费钱,尤其奶粉好贵,就出来找了送外卖这个门路。采访时他已经做了三个月外卖,只在工作日下班后以及周末送。工作日只能跑晚餐,每天下班后草草吃两口就开始忙起来,最少要跑到晚上12点左右。
而到了周末早上,工作了一周而且前一天晚上还在跑外卖也想睡个懒觉,不过周末可是他这个打工人挣外快的黄金时机,所以再不想起床,一想到孩子和家人,他就能一骨碌爬起来。送早餐就不考虑了,也不能对自己那么严苛,周末一般也就是9点多一点起来,洗漱完毕,简单吃个早饭就开始忙碌的一天。中午是最忙的时间,最多时候一次同时接到十几单,那个压力顿时就上来了,因为只要有一单超时后面的单子就都会超时了,而美团是只要超时就扣一半配送费,超时时间越长就扣的越多直到扣完为止,所以这样以来就相当于白忙乎了。虽然平时也知道平台给安排逆行违章的路线都是家常便饭,是行业共识,也知道这样做有危险性,可这种压力面前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只要不是太危险就会按照系统规划的来。不过有一点他一直在坚持,就是他会一直坚持戴头盔,尽管他身边很多骑手都是懒得带,他觉得毕竟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多一层防护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午高峰期忙活完后,他会一直干到下午3-4点钟左右,这中间如果太忙午饭就省了。这时他会回家休息一下,在五点前再吃顿饭,就继续开始跑。周末一般也都是会跑到晚上12点左右,有时候单数特别多,但凡自己还有体力的,就能干到凌晨2点多。
李先生觉得虽然做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每月可以跑500-600单,这样算来跑外卖月收入可以拿到2000-3000左右,再加上国企发的工资,在株洲这样一个三线城市用这些钱来补贴家用是够用的,只要能挣来钱就觉得之前的辛苦还是蛮值得。
(2)商贩兼职从业者
我们在北京又访谈到一位在大学食堂做烧烤店的兼职外卖骑手宋师傅。在往年,夏天他就专心卖烧烤,而到了秋天和冬天他就出来兼职跑外卖,因为烧烤生意在这段时间是淡季,他比较闲又想多挣点钱,这样搭配就很蛮合适。特别是到了冬天他基本上会全职来跑。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学校不让外人进,没合适工作干,春天开始就只能全职跑外卖了。
宋师傅兼职做外卖已经有5、6年,据他说他是国内第一批做外卖的骑手,刚开始兴起外卖那会儿跑一单有十几元加上平台的各种奖励,一个月挣一万多也不是易事。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行业,跑一单的钱已经少了一半。
不过,宋师傅是我们访谈过的骑手中精神最饱满的一个。听他的描述说他跑外卖完全按自己节奏和心情来跑,绝对不会冒险抢红灯之类的,订单超时就超时了,没关系的。他一般上午睡到11点才慢悠悠(他说主要因为自己是电动车也快不起来)的出发去跑午高峰,中午能去跑个十几单到二十单,然后走到哪里饿了,就停下来吃顿午饭再眯一会儿,然后下午到晚上再跑个十几单的,一般情况在九点之前就会收工,当然也不排除心情爽的时候会干到凌晨2点,晚上虽然单数少,可是也会有额外补助。这样一天大概就是能跑30几单,一单大概是6-7元,平均一天可以挣个200多元。当然一天如果能多派点单也能多挣点,比如,我们采访他的那一天就挣了300多元。客观来讲在北京他外卖的收入跟其他采访对象相比可是偏低的,但是自始至终,宋师傅的满足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淡然让我印象深刻。也许人家在卖烧烤过程已经挣的够多,不特别在意送外卖挣多挣少,安全第一,随喜挣钱。
当然他也有对平台的不满,比如,他就很不认同平台给骑手规划的送餐路线。他理解,平台是按照所有骑手走过的路线中最近的路线来给每个骑手制定路线的,平台是不管这个最近的路线是否是逆行的,它默认既然别人都能走的通,其他人为什么不能走?这在他看来显然是不合理的,比如,他身边就有这么个例子,在京藏高速公路旁边有条通往商场的抄小路近道,不过需要穿过小区才行,但是这个小区需要有门禁卡才能通过,有的骑手可能住在这个小区或者其他什么原因可以穿过去,然后平台就按照这个骑手走的路线去规划路线,那其他没有门禁卡的骑手按照这个规划路线到这个小区门口就只能干瞪眼了。
“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紧接着问他。
“那还能怎么办,绕呗。”说完,他憨憨一笑,没有一点义愤填膺的样子。
“你对外卖平台有什么要吐槽的点么?”
“也没啥要吐槽的,就是能多派点单就更好了!”他又是哈哈一笑。
见此情状,我们想到了金庸武侠小说上练就《九阳神功》的武侠人物,依稀记得神功的要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并且,我们深以为,要想不在生计大事上被困囿住,就绝对不能把精力押注在一件事情上。这位宋师傅所侍的这口真气就是他的烧烤摊,当然这与个人性格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5、家庭主妇
我们在湖南株洲访谈到一个饿了么的女骑手,她同时还是一位家庭主妇。这位女骑手30岁,家里有两个孩子,在某个单位挂职,但是工作量很少,平时更多是在家做做家务,现在孩子也大了些不需要过多照看,平时就比较闲。
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经身边朋友介绍准备想做全职骑手,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工作量太大根本扛不住,而且安全隐患也蛮大,遂准备当兼职来做,这样就可以自己调整工作量了。她现在只在工作日下班以后及周末跑一跑。工作日下班后一般跑到八九点钟,也不敢跑的太晚,毕竟一个女人太晚在外面还是会害怕。周末的话一般会在上午10点半到下午1点半以及下午4点半到晚上8点左右两个时间段去跑,这样一天下来正常能跑30-40单。每月一共可以跑500单左右,能挣个2000多元,在株洲这样的城市算是不错的了,但还是跟团队里跑的多的人自然没法比,有的人最多一个月能跑1800多单。
这位女骑手在美团和饿了么都做过一段时间,最后还是选择饿了么。主要考虑因素是自己送外卖时候总是会超时,饿了么考核力度小一些,相对宽松。比如,在饿了么有时候如果在规定的配送时间内来不及送到,可以提前和客户沟通在APP上点击送达,但是美团上就必须要把单送到客户手上才可以在APP上操作已送达。即便饿了么比较宽松,自己也经常感到配送时间太紧。在中午单数最多的时候能同时被派十几单,特别是下雨天很容易就爆单了,再加上商家那边还会卡餐,雨天路况又不好很容易摔跤,遇到这情况简直就是灾难。
即便是在平时,也不知道饿了么的骑手少还是什么其他原因,经常也要同时背4-5单以上,时间还是紧,加上有时候要爬楼,汤水弄洒了还要赔餐,再遇到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学生顾客课间只有10分钟时间,必须要卡在他们课间休息时候送到,就更让人抓狂了。
当被问到是否会坚持做外卖骑手的时候,这位女骑手说自己也不知道会坚持多久,反正饿了么这边团队流动性还是蛮大的,任务量在这放着,不过如果坚持做的话还是会坚持在饿了么平台做。
6、离退休人员
在北京我们访谈到一个年纪最大的外卖骑手,我们叫他易大爷,听他说有56岁了。易大爷老家是山西的,在盒马生鲜平台做骑手差不多有一年了,虽然看起来头发有些斑白但是从行动和说话来看身体还是很硬朗的。
易大爷当初做骑手也是因为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其他工作也不好找。而之所以选择做盒马平台的骑手是因为盒马没美团外卖要求那么严,他之前听朋友说美团那边工作起来上厕所都没有时间,考虑到自己这年纪手脚也不那么灵快,骑车反应自然也快不了,就怕自己赶不上人家规定的时间。还有盒马的外送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一天分配单子的时间没有那么集中,最多也就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上午11点-12点,平时工作日还有周末的下午都还相对均匀一些。
易大爷跟我们说,他很满意盒马外卖的这份工作,干起活来也比较尽心尽力。他工作时一般也不怎么跟人聊天,就踏踏实实好好去送单。当问他年纪大送餐会有其他什么不一样时,易大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一般客户看到我都很客气,北京这边素质高的人还挺多,比较尊敬老人。有一次一个大热天我去一个顾客家送东西,跟我联系的客户是个年轻姑娘,看家里来了好多人,应该正在忙着做饭,她接到我送的东西后很客气跟我道谢,还给我送水送苹果啥的,当时就感觉心里挺暖。
易大爷虽然手机上基本就会接单的这个软件,刚开始路也不怎么熟,而且也不怎么好意思催别人点好评,但是经过耐心的投入,还是会不时的收到顾客好评。他现在一个月能挣个六千左右,感觉还是挺满足的。
另外,我们还对访谈过的人群做了个数据统计,简单描摹出他们的人群画像。
(1)外卖骑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5岁中间
(2)至少7成以上学历是大专及以下。
(3)这些外卖骑手主要来自于流水线工人、各种技术工人、及兼职从业者。
二、工作强度与收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电子化克服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强大算力的保证,使得系统响应大量用户即时性的用餐需求成为可能。具体的解决方法对不同物理空间的需求与运力供应运用算法策略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出最优解———确定哪些送餐任务派给哪些个骑手成本最低,效率最优;并且能规划出最近的路线。这个最近路线并不是泰勒在工业化时代做“科学管理”时,抽样100个人就得出来的“最佳工作方法”,而是从千万甚至亿万骑手送餐路线的大数据中得出来的。
但是这又引出一个悖论,前面提到假如有一个人可以穿过自己家的院墙把餐送到用户手里,自己能走这个路线是因为自己家院落,但是别的骑手没有钥匙就不可行了,但是系统是不会知道这些信息的。就是这样系统不断优化三公里送餐时间从2016年60分钟一直到到2018年变成了35分钟,而现在是28分钟。去驱使人尽可能的达到效率的极限。
信息电子化给外卖行业带来的变革是空间电子化和时间碎片化。空间电子化就是周边的环境、商场以及道路等不仅变成了地图上静态的的线和点,还变成了动态的数据(交通实时状况、餐厅营业情况······)。这就会导致人类学家项飙说的“附近的消失”,没有“那些年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种感觉,反而让人产生错觉好像人的需求毫无障碍的就直接到了商家、快递员那边,会让人急不可耐。外卖平台也极力去满足消费者这种即时性的需求,最后压力就都到外卖骑手这边了。
而时间的碎片化是相对于大工业时代按计划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而言的。时间碎片化是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可以有需求的时候干活,没需求时可以歇着,甚至可以随时取消接单状态,去干别的事,一定程度上劳动者获得了某种自由。
可同时也要承受这种短时间大量无计划的即时性需求的后果。比如,午高峰和大雨天。
来自江苏徐州的骑手小胡称这种特别高峰时段要开启“死亡模式”。什么是“死亡模式”呢,他进一步解释了这种状态———单子多的一秒钟都停不下来,要鼓足全身的劲儿,唯一记住的只有一个字“快”,你自己要毫无知觉,只听着系统的指令,机械的去做行动机器。
特别是暴雨天气,平时一个人最多12单,暴雨天系统崩溃了,那就彻底没有秩序和限制,一切按照你能承受的极限来,送餐箱满了,往车把上挂,车把挂满了,放到脚踏板上,一直塞到你差点脚就没得放为止。就这样摇摇晃晃的走在大雨滂沱泥泞的路上,而且“超时率”、“差评率”这些考核指标还照样考核着你让你必须快,不够快干了活有超时、差评,那还不如不干。这样,想不出事故都难。这次不出下一次呢?墨菲定理讲“可能发生的事,一定发生”,这么大基数的案例,意外事故可以随意翻翻网上新闻便知。
如果说暴雨天主要问题是恶劣天气,那非暴雨天的午高峰的主要问题就是各种拥挤的环境了。比如,前面提到的,在北京人口密度最大的中关村软件园,中午时分辉煌国际大厦门口停着一排排的送餐车,大厦内更是来自于滴滴、百度、联想、快手·····的乌央乌央的食客。手里同时接了数单又遇到卡餐的餐厅,那个心急如焚的感觉你可以自己细细品味。
那么极端情况不干活,可不可以?对于专送的外卖骑手来说,一定不可以。因为专送骑手不能拒单;还有就是你不干,配送站的数据就不达标,配送站就可能会被末位淘汰。对于一个配送站,最重要的数据包括:承接的单量、超时率、差评率、投诉率,而单量承载能力是基础。对于众包的骑手来说,不指望高峰期挣钱只依靠平时根本就挣不了几个钱,所以一定会在高峰期接单的。
还有,因为骑手的成绩跟配送站强关联。所以这种工作的强度不只是体力上还有精神上的。你的考核成绩如果垫底不只是你的收入低,还会是整个站点拖后腿者,站点的骑手跟着你一起“连坐”,你就是大家的仇人,以后干活就抬不起头来,一个人一旦没办法在自己圈子里有尊严的把活儿干完,那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那么,骑手一般一天都干活多长时间?跑多少单?下面是我们100位采访的骑手中做的一个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接近一半的外卖骑手一天都工作9个小时以上,收入在7500元-9000元之间。这个数据是涵盖了一线城市的,说明现在即便是在高收入、单量多的一线城市,轻轻松松月入一万的情况也一去不返了。而且平均接单量也仅在30-50单,说明随着疫情影响更多人加入外卖骑手的队伍,供需平衡关系有所改变。在采访中也有骑手向我们反映说有底薪,有补贴,每单给的也多。现在随着对手减少,外卖平台有了更多议价能力,开始收割了,反正你不干,有的是人来干。
当然现在也会有奖励,但是很少了,采访中只听说夏天的高温的时候可能会有个300块钱奖励,但需要2小时送完30单,我想这只能是那种脑子管用,体力还好,能开启“死亡模式”的少数年轻小伙子才能完成了。普通人只有被差评、超时罚的份。还有一些游戏化包装的积分成长体系,只是游戏的谜底掌握在平台手里,设计的目的肯定是想付出较低的代价刺激你挖掘更大潜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工作环境
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不仅需有舒适的办公
微信二维码
杭州开铭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kaimings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1157号-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二区8-2幢配套用房232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