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商、代工厂、品牌商、线上代 运营和平台商、线下渠道及营销渠道等关键环节。原料商多为化 工企业,供给化妆品生产基础原料及包材,如巴斯夫、亚仕兰等, 毛利率在 20%左右。其中,华熙生物以玻尿酸为原料,毛利率在 80%左右。代工厂包括 OEM(仅生产)、ODM(研发及生产)与 OBM(建立自主品牌),环节属性为制造业,毛利率在 13%-28%。 品牌商在产业链中掌握产业定价权,处于产业链主导地位,如千 亿至万亿级大市值公司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货化妆品品牌商 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毛利率在 60%-80%之间。代运营商 如壹网壹创等为香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服务,毛利率在 35%- 50%。(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021 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容量约 5726.14 亿元 (2016-2021 年 CAGR≈11.10%),其中皮肤学级护肤品约 250.60 亿 元(2016-2021 年 CAGR≈32.50%)。假设未来 10 年化妆品行业增速 保持 10%左右增速,2030 年该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对标日本、 韩国 2021 年人均美妆个护消费 262.7、265.4 美元,中国人均消费 额 62.9 美元,不及日本、韩国人均消费额的 1/4,中国化妆品行 业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
大众市场国货竞争力强,高端市场海外品牌垄断,功效护肤 品细分赛道国货市占率高。2020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中,市占率 TOP10 公司占据 42.9%市场份额。2016-2020 年,海外品牌在中国 高端护肤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始终保持 30%以上市场份额,而国 货品牌不到 4%。高端市场受制于品牌和研发技术影响,国货产品 在大众市场因性价比较高,竞争优势较为明显。2020 年,本土品 牌在大众护肤市场中 CR10 市占率达 11.8%。
龙头研发投入加码,研发团队不断扩充。2019-2021 年,10 家 美妆企业总研发投入分别为 7.03 亿、8.12 亿和 11.62 亿。国货美 妆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整体呈增长之势。各头部企业在原料端也 不断发力,其中珀莱雅陆续与巴斯夫、帝斯曼、多家科研机构和 原料生产商进行产学研合作,今年 4 月与浙江湃肽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以助力原料的功效升级。
从渠道驱动到产品、品牌力驱动,功效护肤品、彩妆等细分 赛道增速较快。国货化妆品赛道成长初期,渠道和营销成为企业 快速提升市占率关键,伴随消费升级,消费意识觉醒与成分党兴 起,化妆品企业关注焦点从营销渠道驱动转为产品及品牌驱动。 叠加线上互联网渠道兴起,精细化运营也成为品牌竞争关键。日 渐分散化的流量趋势对化妆品企业跨渠道运营、组织架构协调等 全要素竞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锐产品崛起难度加大,伴随成 分党、功效党、配方党的兴起,消费者对于产品功效与安全性的 要求日益苛刻,产品力优秀且线上运营能力与效率高的头部美妆 龙头企业在运营端优势凸显,强者恒强。
1)渠道趋势:淘系增速放缓,抖快平台加速放量。淘系流量 增长放缓,以抖音、快手、小红书为代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成为 流量新机会点。2021 年,双 11 期间,天猫销售额达 5403 亿元, 同比增速8.5%。京东平台销售额达3491亿元,同比增速28.6%。 星图数据显示,双 11 期间点淘、抖音和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销售 额为 738 亿元。22 年 4-5 月份,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大部分品 牌线上销售同比下降,部分运营效率较高的品牌韧性较强。珀莱 雅主品牌、华熙生物旗下米蓓尔、鲁商发展旗下瑷尔博士仍然保 持较高增速,4月淘系 GMV 分别同比+47%、+36%、+38.8%。华 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夸迪、肌活 4 月淘系平台均增速下降,同比分 别为-37.4%、-11.6%、-21.1%,抖音平台 4月 GMV增长强劲,润 百颜、夸迪、肌活销售额分别达到 3239万元、1003万元和 963万 元。
各品牌快速进行平台定位调整与升级,针对性提高运营效率。 天猫、京东仍为品牌商流量主力基本盘,各品牌在社交内容平台 方面积极开拓抖音、快手等新兴短视频平台,多方面打造个性内 容化方案来吸引新客户,深入小红书、微博等兴趣社交平台与达 人合作,进行内容种草等多种营销方式扩大品牌吸引力。贝泰妮 主流平台粉丝数达 1579.5万人,珀莱雅平台粉丝数达 2378万人, 上海家化平台粉丝数达 2676 万人,华熙生物平台粉丝数达 1416 万人,丸美股份平台粉丝数达 1731 万人。
2)营销趋势:功效 IP成国货化妆品突围必选项和营销重要卖 点。化妆品行业政策推动产业趋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功效性赛道 备受品牌方青睐,行业需求拐点显现,从保证产品安全转变为有 效。2020 年,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达 810 亿元,占整个行业比 重为 15.58%,同比+9.46%(全球同比+6.11%)。近 5 年功效概念 成为化妆品行业重要推力,预计 2024 年功能性护肤品赛道规模有 望突破千亿元。
营销方式各有侧重,目的在于突出品牌调性,加强用户对产 品的差异化认知。在产品营销上,品牌商并未采用粗放式集中投 放广告的策略,而是在原有宣传渠道优势上深耕,并不断创新。 薇诺娜专注于纯天然植物活性成分为主的敏感肌护肤产品,在代 言人上选择了拥有敏感性肌肤的明星舒淇代言,并基于旗舰店和 私域等客群,通过一系列医生背书活动等实进行专业化学术营销; 珀莱雅年轻化战略中,品牌定位升级为海洋文化护肤理念,从情 感和认知上拉近与年轻消费群的距离,进一步探索“海洋”的内 涵,在“趁年轻,去发现”的品牌理念引领下,珀莱雅不断地强 化品牌的年轻化形象。
在短视频内容宣传上珀莱雅也独具情怀, 在母亲节等特别节日推出一系列专题短片,引发用户共鸣,加强 情感联系;上海家化主打新国货国潮风,在线下开设快闪店,满 足消费者在特殊时期下压抑许久的消费欲;华熙生物与京东联手 开展新国妆活动,通过透明质酸博物馆打造产品、外延和品牌故 事;丸美在线下强势平台大量布局广告,对目标客群进行高度曝 光。
3)产品研发趋势:布局合成生物学,聚焦微生态护肤 化妆品原料是化妆品创新的源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给化妆品 中活性成分的获取以及新原料的开发带来无限可能。在化妆品原料生产领域,合成生物技术表现出了三大优势:
能够对特定要求 (如皮肤类型、皮肤问题、所处环境等)进行物质和功能的精准 化定制;可以提高成分和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华 熙生物通过生物合成技术生产透明质酸的产率为 74g/L,对比生物 发酵技术效率提高 335%。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华恒生物突破厌 氧发酵技术瓶颈,构建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 L-丙 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 规模化生产 L-丙氨酸产品,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产品成本,促进 了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合成生物成为全球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 覆性技术之一,将合成生物学运用到护肤品功能性原料的生产上, 能丰富原料种类,提升新原料的生产效率。
皮肤微生态系统日益受到行业关注,皮肤微生态是由各类微 生物、皮肤表面的组织细胞及各种分泌物、微环境等共同组成的 生态系统,它们共同维持着皮肤微生态平衡,在皮肤表面形成第 一道生物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微生态护肤希望通过改 善皮肤菌群组成,调节皮肤表面的菌群平衡,从而改善皮肤状态,为肌肤补充营养,让皮肤进行自我调节。目前微生态护肤成分可 以分为益生元和益生菌两大类。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等国际 品牌均早已入局,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品牌“瑷尔博士”领跑微 生态护肤细分赛道,“专研微生态科学护肤”。自 2018 年该品牌成 立以来,已推出多款益生菌系列水乳、面膜、精华等多款产品。 目前,逸仙电商、华熙生物等公司也陆续进军微生态护肤赛道。
4)产业趋势:美妆企业跨界布局健康赛道 “生物科技+消费美妆”跨界组合。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 不再纯粹追求品牌声量,更加关注产品的针对性、专业性、安全 性。国内外美妆龙头积极布局医疗大健康领域,欧莱雅和资生堂 相继在中国设立投资基金,涉及合成生物学、微生物技术、绿色 化学、健康管理等赛道,关注健康前沿市场新兴品牌及其上下游 产业链。
华熙生物、贝泰妮、珀莱雅等也相继成立基金重点布局 与皮肤科学相关的技术,其中珀莱雅旗下基金嘉兴沃永投资了合 成生物学企业中科欣扬,中科欣扬作为合成生物学创新智造企业, 立足于化妆品原料产品,逐步向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扩展 国内药企开始逐渐渗透进美妆市场,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同仁 堂、片仔癀等在个人洗护、面膜等产品上均有所布局。医疗器械 企业也开始深度参与美妆市场,微创医疗孵化了护肤平台悦肤达, 旗下拥有多个护肤品类。
行业整体监管趋严,利于竞争格局重塑。2020 年 6 月,国务 院颁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应的涉及化妆品注册备案、功 效宣传、安全评估、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规范陆续出台。《化 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2022 年 1 月开始执行,企业申请祛 斑美白、防脱发化妆品注册时,需要提交功效实验报告。《化妆品 功效宣传评价规范》要求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应按照规定要求对其 功效宣传进行评价。从原料、生产过程到宣传,监管部门对化妆 品生产的全流程进行了规范,旨在引导化妆品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化妆品原料管理规范化。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国家对风险程度较高的化妆品新原料实行注册管理,对其他化妆 品新原料实行备案管理。对于具有防腐、防晒、着色、染发、祛 斑美白功能的化妆品新原料,化妆品销售企业应该严格采取“先 注册后使用”的措施;对于上述化妆品新原料以外的其他新原料, 应严格采取“先备案后使用”的措施。在办理新原料备案时,应 当提交新原料研制报告、安全评估等资料。
在化妆品生产物料管 理上,《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对物料进行严格的控 制。对于主要物料或者原材料的供应商。要进行采购前审查,同 时进货时需要查验相关记录。对于关键原料,要求生产企业对供 应商进行重点审核,并对关键产品进行留样记录。而针对于化妆 品的生产用水上,水质至少要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在新规实 施初期,可能使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无法及时提供原料的安全信息 资料,导致原料报送码不匹配,从而增加沟通成本和备案难度。
化妆品生产流程规范化。将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化 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之前化妆品行业适用文件《化妆品生 产许可检查要点》的基础上扩大了规范对象,加大了规范力度。 从质量控制、用料储备等化妆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全流程的 规范和把控。该规范同时也对化妆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均作出了 详细规定,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实现对化 妆品物料采购、生产、检验、贮存、销售和召回等全过程的控制 和追溯,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化妆品。
化妆品宣传推广规范化。2021 年 5 月 1 日,国家药监局发布 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施行。规范明确了申请特殊 化妆品注册或者进行普通化妆品备案时,应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进 行评价,并上传产品功效宣称依据的摘要。该条例针对市场上部 分化妆品夸大或者虚构产品功效的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该 规范将会增加新品备案的成本和时间。由于需要对功效宣称进行 评价,功效检测时间将会增长,功效监测费用也会有所提升,企 业备案成本增加。
特殊化妆品纳入监管范围。2022 年 1 月 1 日,《儿童化妆品监 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了儿童化妆品的概念,明确 要求须在包装展示面标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儿童化妆品 标志、标明警示用语;对香料香精、着色剂、防腐剂及表面活性 剂等原料以及安全评估、生产经营制度及备案信息等做出具体规 定,明确了儿童化妆品具有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在 儿童化妆品配方中不允许使用以祛斑美白、祛痘、脱毛、除臭、 去屑、防脱发、染发、烫发等为特殊使用目的的高风险原料,应 当遵循安全优先原则、功效必需原则、配方极简原则。同时,该 规定还细化了对儿童化妆品生产与经营行为的要求,对较为集中 的化妆品经营者列入重点监管对象,鼓励化妆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保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儿童化妆品质量安全 追溯体系。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国家对于化妆 品行业的各项监管趋于严格、规范,引导化妆品行业向标准化、 规范化发展。众多新规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准入门 槛,利好资质齐全且合规化的龙头企业。在未来严监管将成为行 业常态的背景下,预计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据公司财报数据,2022Q1 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爱茉 莉太平洋营收同比分别+15.3%、+23.3%、-20.5%、-9%。欧莱雅、 雅诗兰黛表现出色,均获双位数增速,而资生堂和爱茉莉太平洋 总体营收受疫情影响较大,反映其线下渠道和供应链管理仍有欠 缺。
欧莱雅:多品牌差异互补,功效护肤表现亮眼。欧莱雅集团 采用多品牌矩阵策略与差异化营销方式提升综合运营效率,在疫 情反复、原料成本上涨、供应链紧张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抗 风险能力较强。22Q1 营收 90.6 亿欧元(约 625.45 亿元人民币),同比+19%,中国市场增长稳定。2019 年以来活性化妆品部门成 为集团增速最快的部门,22Q1 同比增速高达 18.0%。欧莱雅加速 全渠道布局,线上、线下、免税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雅诗兰黛:高端护肤领军者,致力于品牌本土化年轻化。作 为全球领先高档化妆品企业,雅诗兰黛从本品牌起家,不断通过 顶级研发水平和并购扩充产品和品牌,从而形成了涵盖皮肤护理、 化妆品、香水和头发护理全面的品牌产品布局。22Q1 公司营收 43.92 亿元,同比+23.3%;22 Q1 归母净利润 6.92 亿元,同比 +32.31%。其中海蓝之谜的增长突破两位数,精华面霜、鎏金焕 颜精华水等明星产品热度不减,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 公司推出了精粹保湿乳液和全新升级的精粹水。因上海配送中心 受疫情管制影响,中国区营收同比下降。公司持续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并加速品牌布局,设立上海创新中心提高本土化研发能力, 加强分销中心建设。
资生堂:从日式美学出发,进行品牌价值转型。资生堂成立 超过百年,以其独具匠心的日式美学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和产品线。 公司拥有较强研发实力,40 多个品牌中有 30+品牌为自主研发。 受疫情影响,22Q1 资生堂营收 2340.23 亿日元,同比-1.3%;营 业利润43.76亿日元,同比-59.8%。由于中国市场的销量额低于去 年、日本本土市场对化妆品的消费欲望恢复缓慢等因素, 资生堂 集团 22Q1 销售额、营业利润双双下降,但公司旗下 CPB、NARS 品牌表现亮眼,拉动电商渠道销售增长 20%左右。深耕品牌价值 塑造,注重数字化运营,拓展线上全渠道,也在厦门成立中国大 陆首个美妆领域专项投资基金“资悦基金”。
爱茉莉太平洋:韩妆巨头逐渐缩减中国区布局。爱茉莉太平 洋集团从中端品牌出发再延伸至高端和低端品牌的独特扩张路线 使其位居韩妆龙头地位,自 2019 年起,爱茉莉加大了电商渠道的 渗透,与天猫平台合作创立创新工厂,以便更精准触达中国年轻 一代消费群体。受疫情影响,爱茉莉太平洋部分门店关闭,22Q1 销售额为 1.26 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67 亿元),同比-9%;营业 利润为 1712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 9 亿元),同比-13.4%。爱茉莉 太平洋在中国逐渐收缩业务线,继悦诗风吟和伊蒂之屋缩减中国 区业务后,赫妍在中国已经陆续开始撤柜并关闭线上微信商城。
贝泰妮:敏感肌护肤龙头,加速大健康布局。专注于敏感肌 护肤,不断破圈敏感肌+,及功效护肤领域。2021 年公司营收 40.22 亿元,同比+52.57%,归母净利润 8.63 亿元,同比+58.77%。 22Q1 延续高增长,实现营收为 8.09 亿元,同比+59.32%;归母净 利润 1.46 亿元,同比+85.74%。营收高增长主要系“薇诺娜”主 品牌的贡献,公司加速产品推陈出新,22 年重点布局高端抗衰品 牌 AOXMED,并拓展功能性食品业务,打造大健康平台。公司稳 步推进全渠道布局,注重拓展新兴渠道,抖音、京东等平台增长 迅速。薇诺娜22年4月淘系GMV稳步提升,销售额为1.68亿元, 同比+16.4%;抖音平台4月销售额为0.33亿元,同比+240.35%, 增速超淘系平台。公司大单品保持持续增长,美白、修红等新系 列产品也呈高增长趋势。
珀莱雅:大单品策略持续深化,稳步打造多品牌矩阵。公司 以产品、内容、运营为主线,构建前中后台高效协同的组织架构, 打造“文化-战略-机制-人才”一致性的运营管理体系,发挥国货 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在科技研发中持续探索,推出“双抗”、“红宝 石”系列大单品,在产品升级创新的同时,继续推行“大单品策 略”,完善产品矩阵。
鲁商发展:化妆品业务延续高增,地产业务纵深转型。公司 构建大健康产品链、大健康服务链、大健康生态链产业生态圈, 形成生物医药和生态健康产业双轮驱动,依托“4+N”品牌运营战 略,化妆品业务专注微生态护肤、玻尿酸护肤等细分赛道。地产 业务基本为公司存量业务,公司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化妆品、药 品及玻尿酸产业链等业务,化妆品双子星瑷尔博士和颐莲已具备一定品牌声量,驱动公司业绩不断增长。旗下福瑞达引入优质战 投,有望后续在产业资源及品牌营销方面给予公司一定倾斜。
上海家化:百年家化,活力涌现。公司重视研发创新,持续 缩短新品研发周期,积极促进品牌焕新,渠道组织改革优化效果 显现。
科思股份:防晒日化小巨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日用化学品 原料制造商,业务范围涵盖防晒剂等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 合成香料。公司以产品 为主导,重视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公司 的防晒剂产品已覆盖目前市场上主要化学防晒剂品类,涵盖了 UVA、UVB 所有波段,可为不同需求的下游客户提供其所需的产品。防晒 产品监管政策严格,准入门槛较高,优质供应商能为下游客户提 供较为稳定性的合作以及优质的产品。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 最主要的化学防晒剂制造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30%。
嘉亨家化:日化代工龙头,拓产能扩业务。公司主要从事日 化产品 OEM/ODM 及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设计、生产一站式服务.目 前已成为多个国内外知名日化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凭借在深耕行 业多年的经验,具备业界口碑优、生产能力“强”、出货速度“快” 等核心优势。公司布局覆盖多区域,具有强且稳定的生产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微信二维码
杭州开铭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www.kaimings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9031157号-1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二区8-2幢配套用房2322室